论张澜的清廉思想
张利源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勤俭 , 清廉 ,

张澜先生从政办学数十年,素以清正廉洁著称。他的清廉四项具体表现在:



一、为官清廉。张澜曾先后担任川北宣慰使、嘉陵道尹、四川省长等高级官职,手中掌握着相当的财政权力,而他一贯清正廉洁,律己治吏。在担任嘉陵道尹时,“查吏甚勤,廉能必奖,征收之法,讼狱之费,皆与明白规定,简单贯彻。百余年来陋规积弊,为之剔除净尽,人皆称便。”<1>他始终做到了公私分明,绝不化公为私或假公济私。在他出任川北宣慰使期间,使署初创,应酬多,但都是由他自己出钱,从不以公费开支。当张澜“于宣慰使解职后,曾负债六百缗,还期将届,欲再贷于人,先妣(王太夫人)则允鬻所购置之微产以偿,而以勿轻求人为勖。”<2>于是将家中薄田出卖,才偿清了债务。张澜在担任嘉陵道尹、四川省长期间,其母和夫人仍在南充乡下种地、割草、放牛、养猪,与平民一样,毫无高官家属的习气。当张澜离川赴京后,驻南充军阀石青阳与张澜有隙,曾派兵去抄他的家。士兵们到他家中,见环堵萧然,室内空空,据实回报,石青阳不禁叹道:“川北圣人之名不虚也!”


新中国成立后,张澜身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安排他住进复兴门嘉祥里一所宽敞的平房,但他在京的三个子女,没有一人住进去,而是住在自己单位的小房内。中央人民政府一辆供他专用的小轿车,除他因公外出使用外,家里的人,就是年老的张夫人外出,也不用公家的车,而是乘公共汽车。张澜经常教育自己的家属和子女应养成廉洁奉公的优良思想。



二、勤俭治校。张澜多年治理办学,曾先后担任中学和大学校长,时间长达十多年,始终清正廉洁,一尘不染。在他担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期间,为了作到财务公开,他决定在校内设立财务委员会,由校长、总务长、教授和职员代表组成。学校的开支由财务委员会制定,对执行情况也由该委员会监督审核。学校将每月财务收支情况,张榜贴出,向师生公布,从而防止了贪污中报等弊端。事实证明,张澜的清廉思想,无论是从政还是在办学过程中,都同样是贯彻始终的。

三、生活简朴,勤俭节约。张澜生长在一个清贫的家庭环境中,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少年时随父亲半耕半读,很少穿过鞋袜。成人后,也是经常穿着太夫人为他做的布鞋,他深知这布鞋是母亲手工制成的,因此,他非常地爱惜。数十年来,他一贯身着布衣,头戴瓜皮帽,脚穿青布鞋,由天府之国穿到上海,又由上海传到北京,布衣淡饭,习以为常。新中国成立的那天,他仍然穿着土布长衫登上天安门城楼去参加开国大典。他身居高位,却始终过着平民般的布衣生活,因此,人们称赞他是“布衣张澜”。


张澜在四川担任高级官员和大学校长时,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谋取私利,完全靠个人的薪资维持家人的生活费用。他也没有为自己的子女广置田产,除在南充乡间有几间平房外,在南充城内也未建一栋新式住宅。当他担任南充中学校长时,便在城内租房居住。他常常来往于成渝两地时,都是寓居于好友家中。张澜一生的俭朴生活,久为人们所敬仰。当他八十华诞之日,陈叔通曾作诗赞曰:“倔强曾撄霜刃厉,纯朴不改布衣尊。”



张澜一生能做到清正廉洁,数十年如一日,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何能持久呢?


首先,张兰从幼年的时候起,在父母的教育和清贫的家庭环境中,养成了艰苦朴素的思想作风。张澜家住南充县中和乡张观沟,此处山多田少,土质贫瘠,出产的农作物全靠人力辛勤耕耘。张澜家中人多地少,生活维艰。“家中丁口逾二十,岁不丰,尝累月食不得米。”<3>张澜父亲“少勤学,举秀才”;“兄弟五人析居后,有田不足四亩,乃授徒,藉馆谷以自给。”又“佃田耕种,亲自督促农事,日仍课澜兄弟读,极辛劳。”<4>在这样的清贫环境中,养成了张澜俭朴的生活习惯。加以张澜的父母对子女经常谆谆教诲,要求严格。曾如张澜在父母的墓碑上撰述的:“(先考妣)平生无不检之行,无苟取之财。常教澜兄弟曰:‘人虽贫贱,善当为,恶不可为也。’”<5>张澜母亲王太夫人“治家有方,无敢怠惰。澜任省长时,犹督吾妇及娣姒勤农作。”“居贫久,甚俭约,而待人则以刻薄为戒。”由于张澜经常受到家庭的教育和熏陶,因而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朴素的思想意识。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便形成了清正廉洁的思想作风。正如张澜的自述:“澜先后任川北宣慰使、嘉陵道尹、四川省长,家贫如故,但勉以做好官,未偿索一钱以裕家。”“澜之居官不敢贪污,能自立于世不为夸毗者,实先考妣德行之所陶成。”<7>由此可见,张澜清廉思想的形成,是与他一直受到家庭的教育和熏陶分不开的。由于他扎根深厚,因而历久不渝。

其次,张澜从幼年、青年到老年,在经常研读孔孟之书的过程中,深深吸取了儒家主张仁义的思想与道德观念。正如张澜的自述:“余承父母之良训,研习经史,以气节自励。”<8>因此,张澜一生始终坚持“戴仁而行,抱义而处。”<9>他常以“自爱、自尊、自强”而自勉。“自爱老何?即爱己之身不使其为恶所污损,而使之常生长于善也。”<10>“能不以富贵而荡其心,不以贫贱而变其节,不以威武而挫其志,即是自尊。”<11>“能自胜其私,而矫之以正,择善而固守之,不流、不倚、不变,方是自强。”<12>由于张澜“以德为尊,以义为乐,所谓穷不失义。”<13>直到他晚年76岁时,他还书写自勉集语:“以义持己,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仁爱群,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4>由此可见,张澜的志愿与人生观是何等的高洁。


张澜非常重视孟子的“非其有而取,非义也。”<15>的见解,常以此来警惕自己。他明确地说:“非其有而取,是谓不廉,不廉即非义也。


1页    共2

发表日期: 1997年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