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 浩气长存
三台民盟医卫支部 李希宁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清廉 , 教育 , 梅花 , 与时俱进 ,

   斯人已逝,但他用八十余载的生命谱写了生命的气节,先后四处开办校舍,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忠心爱国,将国家的尊严至于自己的生命之上;他有一颗无私之心,他有一颗悲悯之心,他有一颗济世之心,他就是张澜先生。虽然他的身影离我们渐渐远去,但是他的精神依旧长存,他领导着民盟一直奋进。




 人淡如菊,无欲无求
    忆起张澜,之所以用人淡如菊来形容,是因为在他身上可以看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薄,张澜先生虽不能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却有着同样的大隐于朝的超脱,用先生自己的话说此乃”无欲”。看淡了世俗的得失成败,对人们总怀有一颗无私之心。当年毛主席曾经说张澜一生都保留着无私的品质,但是在张澜同志的眼里仅仅是做好自己而已。在那些漫漫蹉跎岁月中,张澜先生一直保持着这种品质。1911年张澜先生因保路运动被抓,不幸被陷牢狱,但他并没有因为凄苦的监狱生活而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念,而是信手写下了 “得失信天缘,春锄安平生”的诗词,字里行间浸透着张澜先生的文人气质和不计个人得失的淡薄心境。
    张澜先生一生广设学堂,积极倡导解放女性,对现代教育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打破了过去尘封迂腐的教育方式,将广纳言论、学术自由的新风尚带到了课堂。在军阀割据的年代,学校的课堂都被旧式的教育笼罩着,但是在南充的各个学校却率先提出了“打开夔门”的口号,解放被人们禁锢的思想,不论党派、不论学术等都可获得言论自由,在当时兴起了一个轻松的学风。张梅颖是这样回忆那个时期的,张澜先生那时候搞教育改革,教育思想比较活跃、比较开放。他请了很多外国的教师,而且不排斥任何人,共产党也好,国民党也好,都可以上台讲你的理论。可见当时的四川处处都有开化之风。就是凭借着这种精神,张澜同志将成都大学推至全国,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知名学府,得到了推进学风自由,积极倡导民主科学的美誉。
    学习是贯穿了张澜同志一生的一件事。张澜先生一生学富五车,更是开办了数所学校,但是他在知识的殿堂从未停滞不前过,他广设学科职业教育,并主张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不仅仅拘泥于书本之上。即便是在年近八旬的年龄,依旧有着极强的求知欲,这实属不易。这需要有何等淡薄的精神。张澜先生就是这样像菊花一样的淡薄名利,真正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境界。




 清傲如莲,洁尘不染
    刘禹锡在《爱莲说》中写到 “吾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张澜先生就是这样清雅的莲花,他毫不畏惧敌人的强权,邪恶的势力,始终相信真理的力量,相信正义的力量。1911年中国正笼罩在割地卖国的阴影之下,而张澜先生不顾个人安危,在1911年,领导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这也为后来著名的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并将四川民众从长期的压制和奴役中解放出来。为此张澜先生和一些参加保路运动的有识之士都曾深陷牢狱之灾,但是张澜同志却并未对此而感到丝毫的畏惧,就是这场保路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统治,而且为后来武昌起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为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澜先生始终怀揣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在日本大举入侵中国时,先生就积极倡导抗日,尤其是对日本当局幕后策划的华北五省自治,更是感到嗔怒。他四处进行演讲,不畏敌人的屠刀,只为唤醒昏昏沉沉的广大民众。他还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希望团结全国上下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抗外侮。并且当面质问蒋介石“共产党抗日是大好事,为啥要反它、限它?”,如此直言不讳的言辞令蒋介石大为不满,但是张澜同志不顾个人安慰,将民族大义放在了第一位,这是何等的气魄!
    张澜先生自1911年就任川北宣慰使,隶属于大清,之后的几十年中连续出任四川省长、成都大学校长、中国民主同盟会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几十年来,先生从未在工作中谋取过任何私利,他的一生犹如莲花一般,干净清雅,不掺半点杂质。如今。先生虽已实施多年,但我们依旧缅怀着他那如青莲般高雅的情怀。




 竹之谦逊,虚怀若谷
    在我们印象中竹的形态是挺拔的,积极的,向上的,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便是对竹的气节和谦逊最好的描述。张澜先生作为为新中国建立诸多功勋的民主主义者,讲求一生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是谦卑的、虚心的,像广阔而平静的大海,容纳百川,却依旧泰然,即便是到了八十高龄,这位洗尽铅华的老人,依旧在不断学习。毛泽东曾经用“与时俱进”来称赞这位老人,而张澜先生仅仅是淡淡的说“8岁的青年应该说学到老,而我这个80的老头子是老要学。”
    在南充办学时,张澜先生就学习了蔡元培在北大推行的“兼容并蓄”的方针,广纳贤才,广结有识之士,积极提倡思想学术自由,将人们心中的枷锁彻底解开,开创了现代教育的先河,并且支持校内三派自由发表言论,使人们思想解放,百家争鸣,开拓了思想解放的新纪元,博采众长为国家储备了众多人才与有识之士。张澜先生在教育上求新图变,灵活的因材施教,使教育成为关乎祖国未来的百年大计。




 梅花坚毅,香自苦寒
    若非一番寒彻骨,


1页    共2

发表日期: 2012年3月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