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守廉·爱民――张澜仕观浅析
田罡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节俭 , 清廉 , 品德 , 爱民 ,

       知识分子应当怎样对待仕途?如何对待政治场中的风风雨雨呢?张澜先生以其思想和行动,做出了明确回答。先生的仕观既有对我国有历史知识分子优良传统的继承,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先生在仕途上,在政治斗争风雨中百折不挠,求索不止的实践,为后世树立了可贵的榜样。研究先生的为仕思想,不仅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位民主革命家,可敬的爱国主义者崇高的精神品质,了解他与日俱进的精神动力何在,而且也有利于人们提高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政治的热情,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我国历代知识分子对待仕途的态度大致可分为截然相反的两种:一种是积极出仕,孜孜求官,以青云直上为荣;另一种是厌弃做官,出世隐居,以清高自洁而受人敬重。几千年来,求官的士子们,勿论其出身高贵还是贫贱,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抱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想法,把入仕作为猎取名利的手段。一旦跃过“龙门”、“名登金榜”便成为统治集团的鹰犬,甚至与恶势力沆瀣上气,为非作歹。有的人为了求官或者博取升迁,不顾廉耻,巴结逢迎,无所不用其极,因而人们对求官者总有几分鄙视,对那些洁身自好,不与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隐逸们,总怀有几分敬意。鄙弃功名富贵,赞慕清高成为旧中国知识分子较为普遍的心态。尤其是在社会动乱的时代,超凡出尘,洁身自好,不仅是受人敬重的清高之举,而且是远祸自保的—种重要手段,陶渊明弃官归隐,所以长期为人称道,恐怕这种心态也是原因之一吧。生活在黑暗动荡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张澜先生,并没有被这种流传已久的观念所左右,对于出仕,采取了一种不厌弃的态度。从参加保路运动开始,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他先后出任过川北宣慰使,临时国会众议院议员。讨袁军总司令部政务长、四川嘉陵道道尹、四川省省长,国立成都大学校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等。几十年间,勿论升降沉浮,他始终不为旧官场腐败习气所熏染,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处污泥而不染,保持了高洁品质。几十年政治斗争的风风雨雨,先生经历了无数坎坷和艰险。保路风潮申,他被赵尔丰投入监狱,刀架在脖子上,枪口顶住胸膛,随时都有被害的可能;先生出任四川省省长不久,成都发生军阀混战,他被迫由成都出奔绵阳,走陕南到北京,出入于枪林弹雨,奔走于穷山峻岭,随时都有丧生的危险。1941年,年逾古稀的张澜先生政治热情不减当年,在成都参加了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大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讲,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袭击、殴打。装有毒汁的药水瓶突然迎面打来,幸被车篷挡住,先生才幸免于难。全国大陆解放前夕,先生被困在上海,受到特务软禁,但他毫无畏惧,刘文辉,邓锡侯到上海去看望他,他说服二人率部起义。蒋介石逃奔台湾之前,下令杀害张澜先生,幸得上海地下党营救及时,先生才得绝处逢生。可以说用九死一生来概括先生几十年政治生涯也不为过。时常面临生与死考验,并没有使先生斗志稍减。他不屈不挠,不退缩,不回避,从无归隐山林,超凡出世之想,也无委曲求全,苟且偷安的举动,始终保持了以身许国。求索不止的进取精神。这些足以说明,张澜先生有一个正确的出仕目的,有他自己不同于前人的出仕观。
    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把人们出仕的动机分作“谋食”与“谋道”两类。谋食者如苏秦。张仪、李斯之辈,以出仕作为猎取功名富贵的手段。他们出仕是为了“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出于这自私的目的,有的人可以不要人格,不要廉耻,巴结上司,取悦于当权者。谋道者如孔子、屈原等人,他们重道轻财,把出仕作为施展自己才华,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途径。他们勿论穷通,都以救世济民为已任,从孔子、屈原到杜甫到林则徐,勿论是为官为民,显达还是穷窘,他们都忧国忧民,胸怀天下,关心国计民生。由于家学的影响,先生幼年即熟读经史,对先秦诸子百家都有很深的研究。他尤其喜爱研读儒家经典和墨经。儒家重义轻利思想为基础的仕观,自然为先生所继承。这种继承也绝不是守成不变。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历来为儒士们奉为处世信条。张澜先生则突破这种传统观念,勿论是达是穷,都不放松对国家大事的关心,都不减退忧国忧民的政治热情。在遭受黑暗势力的迫害的时候,绝不思退,不逃避现实,始终身以“兼济天下”为务,不以“独善其身”自适,这样他就保持了一种永不减退的奋进精神,道路漫长,求索不止。毛泽东同志赞扬先生“与日俱进”,准确地概括了张澜先生值得后人效法的主要特点,主要长处。
张澜先生的出仕观,是以他重道德修养,重高尚理想的人生价值取向为思想基础的。先生八十岁生日,在中央人民政府为他举行的祝寿会上,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寿的长短来计算。立德立功立言,这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先生正是把这作为自己处世指南的,任何时候,都崇尚道德修养。他的《说仁说义》、《四勉一戒》、《墨子贵义》等著述,都精辟地阐述了他的这种人生价值取向。他常常教育自己的子女和学生为人要重仁义和重气节。对孔子学说中的“仁”,孟子学说中的“义”作出了新的解释。他认为“仁”在爱人,不在爱我。“义”在正我,不在正人,言“仁”不能自私自利,言“义”必有廉耻气节。这种解释继承了儒学的积极成分,“忠恕”,“爱人”即尊重别人,对人有同情心,又溶入了墨家的“仁者之事,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利乎人即为,不利乎人即止”,《墨子?非乐上》,忘我地为天下人谋福利的仁义观。吸收民族固有的优良传统,形成他自己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道德观念,而且始终不渝地把“立德”放在首位,这样,重义忘利,先人后已,时时为百姓,为天下计就构成了张澜仕观的基本特征。
      张澜仕观又一重要特征是节俭守廉。“求天下之利,徐天下之害”为目的,先生的出仕必然以效力于国家、社会,效力于民众为务。先生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风


1页    共3

发表日期: 1992年3月    来源: www.zhanglan1872.cn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