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平:“《新蜀报》创刊100周年”研讨会发言
陈和平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新蜀报 , 鲜英 ,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来参加《新蜀报》创刊100周年研讨会,和各位一道回顾《新蜀报》的创办历史,缅怀先辈们的崇高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追忆《新蜀报》的历史贡献,这对激励我们继续发扬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的意义。100年前的中国,处于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各系军阀混战,社会战乱频繁,广大人民群众继续陷于苦难的深渊,仁人志士纷纷寻觅救国救民的途径。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1919年“五四”运动,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爱国救亡,都是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启发了人们的爱国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1918年我的外祖父张澜先生作为四川省省长去北京向北洋政府述职,12月他以四川省长的身份兼任<晨报<常务董事,主持报社实际工作。他聘请李大钊主持副刊,增设《自由论坛》等栏目,发表论述新思潮及社会问题的文章;使该报明显倾向于新文化运动。此后,《晨报》经常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五四”运动爆发后,《晨报》以显著地位报道了各地爱国活动情况,还开辟“国耻纪念”专号,抨击政府的卖国行径,在社会上引起震动。为推动五四运动作出了贡献。

张澜先生在京还关怀教育事业,重视人才培养。当他知道当时成立的著名社团“少年中国学会”发起人中不仅有李大钊、毛泽东、赵世炎等,还有川籍青年王光祈、陈愚生等时,就叫杜象谷邀请王、陈面谈,还鼓励他们在四川建立学会组织,为建设四川储备人才。当时的四川地理位置偏僻,资讯比较落后,报刊很少,他致函给鲜英先生,嘱咐他与陈愚生在重庆办报,在四川宣传新思想、新文化。 在鲜英先生等出资人、陈愚生社长、刘泗英编辑等各方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1921年2月1日《新蜀报》以“输入新文化,交流新知识”为宗旨顺利发行了创刊号。

报纸开办后颇有声色,不料发行几个月后,因支持学生抵制日货,被当局查封,外祖父张澜先生找到刘湘疏通,报纸改头换面继续刊行。后来他还推荐王白与任社长,聘留法勤工俭学回国的周钦岳任总编辑。周邀约同学陈毅为主笔,为该报陆续写了十多万字文章,很吸引读者。后来随时间推移,先后又有萧楚女、漆南熏、杨丙初、金满成、漆鲁鱼、萨空了、石宝瑚等人的加盟,报社聚集了一批有丰厚文化底蕴和新思想的优秀社长、编辑和作者,报纸办出了特色,销量逐步增加,影响逐渐扩大,在抗战时期成为了有全国影响的优势大众媒体。

《新蜀报》是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在四川扩展的产物,有突出的社会批判和文化进步色彩,被当时的知识界称为“青年的百科全书,黑暗中的领路人”,对知识青年和底层民众影响很大。在开启民智、主张民权、监督政府、反映民意等多方面《新蜀报》做出了很大贡献。例如:张澜及南充旅省同人的《请罗泽州革弊抚民电》,1926年12月29日《新蜀报》予以登载,对督促南充的当政者革除弊政,纾解民困发挥了作用。在抗日战争中, 1939年1月4日外祖父张澜及黄炎培、梁漱溟等人发表宣言,反对汪精卫接受日本首相近卫声明的叛国罪行,宣言送到重庆各报馆后,仅《新蜀报》一家登载,形成大后方公开声讨汪逆罪行的先声。

《新蜀报》从诞生之日至1945年11月,在时代的风暴中,起伏前行,始终是“民众喉舌”,正如原《新蜀报》主编李华飞先生所评价的“基本顺应了时代潮流和人民呼声; 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和大革命时期, 不愧为四川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一面旗帜。《新蜀报》在四川现代史上为推动革命前进所做出的贡献, 将永载史册。 ”  今天,我们重新审视《新蜀报》,更感觉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研究,去保护。

 谢谢大家!


1页    共1

发表日期: 2021/2/1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