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路运动与辛亥革命丨谨以此文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四川保路运动110周年
雷婷 ,阳琼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曾赞扬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许要推迟一年半载”。这场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的全国性革命与保路运动有着怎样的关联呢?孙中山图为表现四川保路运动的油画作品。张澜、蒲殿俊、罗纶等领导的辛亥四川保路运动,促成辛亥革命的爆发,深受孙中山先生赞扬。孙中山先生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许要推迟一年半载。”清政府终于在革命的冲击下彻底倒下,宣统退位,民国诞生。从19世纪末开始,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铁路修筑权的争夺,四川百姓为维护川汉铁路主权,对自建铁路倾注了很大的热情,筹集了纹银1500万两(占全部路款的1|4)。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屈从列强压力,不顾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悍然宣布了“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将原已准民间商办的川汉、粤汉等铁路收归国有,并指示清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以路权为抵押,与美、英、法、德签定了“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这就严重损害了全国人民的利益。6月17日,“四川保路同志会”宣布成立,各地相继建立分会,号召全川群众一致“破约保路”。四川保路斗争迅速发展为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成为整个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为激烈的一个省,并且成为辛亥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川汉铁路公司旧址赵尔丰清廷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为动员广大股东参加保路,川汉铁路公司与省咨议局决定召开全川铁路特别股东会,由全省各厅、州、县股东分会派代表赴成都开会,这时已在成都的张澜被选为南充的股东代表。由于张澜与蒲殿俊、罗纶是早年好友,且他遇事又有主见,故蒲、罗在许多问题上都与他一起商议。8月5日,川汉铁路股东特别大会在铁路公司召开。这天,到会者500余人,会议在罗纶的主持下选举了编修颜楷为股东会正会长,张澜为副会长。此后,张澜便担起了参与领导全川保路斗争的重任。蒲殿俊(1875—1934),四川南充人(现四川广安市)。曾留学日本,资产阶级立宪派领导人,1911年任四川保路同志会会长。1934年蒲殿俊因伤寒病逝于北京,享年59岁。罗纶(1876—1930),四川南充人(现四川西充县)。清末四川咨议局副议长,立宪派人士,四川保路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3年赴京任国会议员,1922年辞职回乡办教育,1930年病逝于西充。针对新任四川总督赵尔丰说借外债,洋人用人用款可以杜绝路款被侵吞的荒谬言论,张澜在股东大会上慷慨陈词:“我们四川股东只知道路当保”,“如若我们四川人并未心死,并不是全无心肝,大家起来,争争争保路呀!”张澜言辞犀利的演讲在广大绅民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当场就“有饮泣者、有狂叫者,悲极!愤极!恨极!怒极!”,会场气氛非笔墨所难形容者。这充分显示和张扬了四川的民气,对保路运动的深入发展起到了鼓舞和推动的作用。图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国庙会府遗址。原为明代成都的国庙,民国时,为了纪念在辛亥革命和四川保路运动中牺牲的仁人志士,这里被辟为“忠烈祠”。辛亥保路运动纪念碑(现成都市人民公园内)8月8日,张澜等人再次主持召开股东特别大会,通过了《遵先朝谕旨四川川汉铁路仍归商办意见书》,这份意见书为保路运动制定了远大的斗争目标:“促请清廷确定宪法,实施宪政。”立宪派一直坚持“文明争路”的宗旨,他们要求群众“勿暴动”、“勿打教堂”,“不得侮辱官府”。为了表示他们争路并非反叛朝廷,还连夜印发光绪皇帝的“圣位牌”,要各家供奉在大门口,并在各街道中心也搭起“皇位台”,使人们能朝夕焚香膜拜,颂扬先朝皇帝,声讨当今贼臣。这在当时“确是一种很高明的斗争方法,它既适合于当时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又剥夺统治者任何反对的借口,而且无论什么官员打从这里经过,都得下来步行,完全丧失了他们平日的威风”。张澜领导的股东大会也在“文明争路”范围内开展斗争。然而,9月7日,赵尔丰却诱捕张澜、罗纶等人,对他们大刀架颈、洋枪抵胸,张澜等九人虽身处囹圄,却泰然淡定。成都市民听
第1页 共2页
发表日期:
2021/10/14
来源:
张澜纪念馆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