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与民主同盟
岳小平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中国民主同盟 , 国是座谈会 , 民盟成立 , 政治民主 , 中共合作 ,


    张澜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史人和卓越领导者之一。从工94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到1955年2月,他都是民盟的主席。他领导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并肩战斗,反帝、反封建、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为群众争自由、争民主、求生存、求解放,作了大量工作,为新民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不朽功勋;同时狠抓民盟的自身建设,及时端正航向,纯洁民盟组织,为提高民盟的战斗力作出了贡献,也为维护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民盟的诞生及战斗的历程
    中国民主同盟已有将近50年历史,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概括:它是在共产党的支持和统一战线的影响下建立的;又是在党的大力支持和统一战线政策的指导下,经过自身的斗争和艰险复杂的道路成长壮大的。
    在全面抗战开始的头两年,日本侵略军节节进逼,国民政府退到重庆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统治集团加强了诱降、劝降活动,其战略进攻目标逐步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此时,一直不忘反共的蒋介石对日军的不断进攻由被迫应战一变而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妄图破坏已经形成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削弱甚至消灭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抗日人民武装和爱国进步力量。1939年国民党秘密颁布了《限止异党活动办法》,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许多进步人士遭到迫害和威胁。中共针锋相对地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方针和战斗口号,通过周恩来在参政会内外向党外人士反复宣讲党的政治方针和统一战线政策。在这种形势下,各民主党派和进步人士强烈要求国民党结束一党专政,开展民主宪政运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团结抗日,并主张联合起来共同研讨形势之发展,对付来自国民党方面的威胁。在周恩来、董必武的支持下,张澜、沈钧儒、邹韬奋、黄炎培、梁漱溟等于1939年11月下旬在重庆发起组织了“统一建国同志会”,在国民参政会作为一支政治力量,和共产党携手合作,共同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参加者有无党派之张澜、光升,救国会的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职教社的黄炎培、江恒源、冷通,乡村建设协会的梁漱溟,第三党的章伯钧、丘哲,青年党的曾琦、李璜、左舜生,国社党(后改为民社党)的张君劢等。
    在统一建国同志会成立会上,张澜指责蒋介石的种种反共措施,特务记录了他的谈话,并要他签名。他说:“你回去报告吧!不用担心,我讲的话,我绝对负责!”统一建国同志会的组成,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诞生作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41年初,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对中共领导的新四军进行突然袭击,使抗日武装力量遭到严重损失。3月6日蒋介石在参政会上以“朕即国家”的姿态,气势汹汹地发表反共演说,又于当天晚上召集出席参政会的国民参政员训话。他说:国共总要分裂,不必惧怕;单从军事上,三个月可以消灭共产党,目前是政治防御。这就清楚表明蒋介石要继续反共,要继续破坏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种情况下,中共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公开揭穿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击退反共逆流,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在国际国内形势的紧迫关头,松散的统一建国同志会的同人感到不足以应付面临严重的局势,于是便在原有组织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政团同盟由六个政治性的党派、社团联合组成,即救国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农工民主党和青年党、民社党,这是在当时主张抗战、团结,进步的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方面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和初步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热忱的帮助。
    政团同盟的成立经历了艰难的过程。2月10日,即皖南事变发生不久,周恩来与各民主党派聚谈,各党派都不约而同地谈到面对当前形势,深感各党派有为民主与反内战而团结之必要。2月24日,张澜在重庆上清寺“特园”与周恩来、董必武、黄炎培对时局交换了意见。同时也就提出了组织“政团同盟”的问题,得到周、董的支持。次日,张澜出席“政团同盟”发起人会议。3月12至14日,张澜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同黄炎培、梁漱溟、罗隆基、章伯钧、张君劢、左舜生、江问渔、冷通等人,共同商讨成立民主政团同盟等问题。会上讨论了由梁漱溟、左舜生、罗隆基起草的政治纲领十二条,由章伯钧、李璜、罗隆基起草的组织法,以及机构和人事安排等问题。3月19日,在“特园”秘密举行成立大会,选举黄炎培、张澜、梁漱溟、罗隆基、章伯钧等1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黄炎培为中央党务委员会主席。
    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本身就是一场严重的斗争。在当时,如果在重庆公开宣布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很可能遭到国民党当局迫害。商议决定派梁漱溟到香港去办报纸,在海外建立言论阵地,宣传民盟的政治主张,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伺机公开民盟组织。梁去香港办报,首先是经费无着。黄炎培,张君劢、左舜生等各出一万元法币,梁出六千元。通过张澜联络,刘文辉资助四万元,龙云资助六万元。梁去香港之前去见了周恩来,谈了去香港办《光明报》的计划,得到周的大力支持。周介绍梁与中共在港负责人廖承志接头,而经常与梁联系的是《华商报》社长范长江。中共又通过范长江以侨商名义资助了四五千元港币。侨商李国卿兄弟也给了一些资助,报纸才办起来。梁任社长,萨空了任经理,俞颂华任总编辑。
    报虽筹备就绪,等待出版,但政团同盟原拟的政纲有争论,不能及时发表。争论之点是:原拟的十二条政纲,有四条是针对国民党的,即结束国民党党治;反对政府

1页    共9

发表日期:     来源: 张澜纪念文集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