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我的父亲张澜
张茂延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周恩来 , 中共合作 ,


    中国民主同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它是在周恩来的关怀和支持下组织成立的,也是在周恩来的关怀下成长壮大的。我父亲张澜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主席14年,受到周恩来的亲切关怀和支持。
    1939年上半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汉口召开第一届参政会时,周恩来与我父亲张澜见面。我父亲以教育界人士身份出席参政会。他在会上敢说敢为,与爱国民主人士取一致态度,影响很大。会后国民党政府迁到重庆,周恩来指定周怡同志与他联系。周怡是我堂兄张进入的同学,由张进入引见认识了我父亲,从此周怡同志就常与我父亲往来。1939年蒋介石在日伪诱降和德意劝降下,执行“先安内后攘外”的错误政策,矛头指向抗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前方不断发生摩擦,影响抗日。参政会中部分参议员张澜、沈钧儒、邹韬奋、黄炎培、梁漱溟等,在周恩来的支持下,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要求团结,反对分裂;要求抗日,反对中途妥协投降,要求进步,反对倒退。统一建国同志会与共产党合作,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以后发展成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我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是1941年初。1940年底我由省女中高中毕业,因父亲和妹妹在重庆,我就由成都到重庆,一方面照料父亲,一方面复习功课,准备暑假考大学。我们住在“特园”鲜英老伯家。那几天正是“皖南事变”发生的时候,来往特园的人很多。父亲对蒋介石极为不满,周恩来十分重视,将情况报告了党中央。周恩来差不多天天来特园,在父亲房里有时相谈很久,有时说几句话就走了。他来的时候常带一个警卫员,警卫员等久了就在门外与作通讯员的堂兄张楣光摆谈。他向张楣光讲述延安的情况和他的生活待遇,如吃饭不给钱,衣服是公家发的,肥皂是公家的。张楣光听了非常新奇,非常向往,想到延安去。警卫员说:“二天有机会我介绍你去。”父亲每天吃完中饭要小睡片刻。周恩来有一次来特园,他正在午睡。周恩来想到他年纪大,频频摇手,制止我们叫醒他,独自一人在鲜家大客厅等待。父亲醒来听说“周先生来了”,用责备的口气说:“为什么不叫醒我!”那几天父亲常写信叫张楣光送到曾家岩周公馆,有时周恩来又写几句话叫他带回来。周公馆二楼有特务监视,特园四周也有特务监视,但是周恩来的大无畏精神和浩然正气,使得这些小丑不敢轻举妄动。
    “皖南事变”时,民主政团同盟还没有成立。当时虽然有统一建国同志会,但人数不多,力量不强,不足以调解国共纠纷。周恩来一方面向各民主党派、文化界、外交界和新闻界人士揭露何应钦等顽固派的反共罪行,一方面帮助酝酿把主张抗日的各民主党派联合起来,成为一个较大的团体——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我父亲是无党派人士,本来不愿参加党派,经过周恩来说服,以统一建国同志会发起人资格参加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先是黄炎培任主席,后来黄炎培辞去主席职,有人推张君劢,青年党反对。周恩来在民主人士中间做工作,推荐我父亲张澜任主席。
    “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奉党中央的指示,在军事上采取守势,在政治上采取攻势,向国民党提出解决“皖南事变”十二条办法,声明如果国民党不接受“十二条”,中共参政员即不出席该届参政会。周恩来并将“十二条”分送给各民主党派和有正义感的参政员。我父亲张澜及沈钧儒、邹韬奋、黄炎培等12人立即集会,商讨办法,上书蒋介石,一一签名于其上。蒋介石怕事态扩大影响他的声誉,一面封锁消息,不让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知道;一面约见我父亲、沈钧儒、张君劢、左舜生、黄炎培、褚辅成等六人。他们向蒋介石提出了四条意见,第一条即是参政会开会,中共参议员必不可少。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压力,假意允诺。六人中沈、黄、张信以为真。他们出于爱国热情,在“家丑不可外扬”的指导思想下,两次到曾家岩50号会见周恩来,希望中共再一次让步,出席本届参政会。周恩来高瞻远瞩,以坚定的态度反复解释不出席的原因,并迫使蒋介石在参政会上把问题谈出来,公诸于世。结果,果然制止了一次妥协投降阴谋。在国民党严密封锁消息的时候,《新华日报》撰写了《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等类传单和小册子,周恩来托人送来“特园”。父亲放在桌上,分发给来往的客人和亲友。当时的活动,奠定了日后民盟与共产党肝胆相照的基础。
    有一次闲谈,谈到周恩来,父亲向我们说:“他认识你二哥。”究竟怎样认识的,他没有说。直到前年,我拜访了外交部章文晋老部长(他与我二哥张崿在德国同学),他告诉我们:张崿1927年入党,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马列主义经济学,担任中国共产党支部书记。1930年4月周恩来秘密到德国,是张崿接待的。张崿请他在德国支部讲话。周恩来讲了第一次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前的情况,共产党在农村建立工农武装,成立苏维埃政权,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等内容。张崿和宣传委员成仿吾把它译成德文,在《红旗报》上发表,受到德国共产党重视。《红旗报》为此写过一篇专题讨论。张崿1936年秋奉党中央命令回国,开展地方实力派工作,1938年病逝。第一届参政会在汉口召开,适逢周恩来在汉口,周恩来向父亲致以亲切的慰问。
    1944年春,我在成都大学读书,总感到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空气沉闷,不自由,连看《新华日报》也不允许,想去延安,但闻去延安路上国民党军警重重封锁,不易通过。传说新疆社会主义学院有好教师,比较自由。父亲在重庆,我写信给他,他向周恩来提说。周恩来很关心,告诉我父亲说,盛世才既反蒋,也反共,不能去。1945年上半年同学中有人去中原解放区,我又向父亲谈起要去。周恩来托徐冰同志向父亲说,中原解放区还未巩固,缓些时去。以后国民党拉开了内战序幕,中原解放区撤退了,我也就留下来了。
    1944年10月,在川康特委书记王致中等的发动下,华西坝五大学七个学术团体召开“国事座谈会”,父亲

1页    共2

发表日期:     来源: 张澜纪念文集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