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用半生寻求中国救国方
国心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保路运动 , 教育 , 马克思主义 ,

张澜,已经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然而他的形象却始终留在国人的记忆里。在新中国最负盛名的油画《开国大典》上,毛主席身后那个一袭长衫、银髯飘拂的老人,就是张澜。他是朱德的老师、民盟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送雅号:川北圣人。 
     
    “皇太后还不退位,更待何时?”

  
    1872年一个暮春的夜晚,四川南充乡下,蜗居一隅的教书先生张本清的第三个儿子出世了。或许是对未来有所预见,张本清给儿子取名张澜,字表方,希望此儿能像梦中的方舟一样,于即将到来的乱世中自我保全。  
    这一年正值清同治十一年,洋务运动方兴未艾,西学东渐蔚然成风,包括詹天佑在内的第一批幼童留学生被派往美国。苍颜皓首的大清王朝正频频向西方行礼,中国人千古不变的表情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张澜就生活在这样的日子里。家中清苦,他很小便随着家人割草、拾柴、放牛、种地,把少年的汗水挥洒在田间地头。不过,农家的辛劳没有阻住他求知的脚步。就在劳作的间歇,他便背熟了邻人所赠的半部《论语》,张本清见儿子如此勤奋、早慧,便早早地将他送入书馆学习。  
    张澜如此一天天长大,品学兼优、儒雅斯文,身上更兼有父亲的正直端方和母亲的克勤克俭。22岁那年,他穿着生平第一双布鞋踏进了科举考场,并一举考中秀才。此后张家博得“农家五父子、一门四秀才”的美誉,张澜自是其中的一分子。  
    然而,他进学的那一年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炮火撼动着神州大地。甲午战败,举国震惊,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埋首于古籍经典中的张澜一下子被震醒了,他开始急切地寻找变革图强的道路。  
    1899年,他来到广安一所由维新派人士创办的新式学堂。本就具有革新意识的张澜一到此间便如鱼得水,与四川维新派的代表人物蒲殿俊、罗纶等人相谈甚欢。在他们的影响下,他很快成了维新思想的拥戴者,“秀才张澜”开始脱胎换骨。  
    1903年,31岁的张澜作为四川官派留学生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宏文书院学习。亲眼看到了明治维新带给日本的巨大变化,张澜怎能不深受刺激?他迫切地希望光绪皇帝也能重掌大权,带领中国变法维新,走上图强之路,由是也愈加对大权在握、阻挡维新的慈禧满怀愤恨。  
    在留日学生举办的慈禧太后七十大寿庆祝会上,热血的张澜大声疾呼:“皇太后既已年过古稀,还不退位,更待何时?”一声怒吼,振聋发聩,吓坏了清政府驻日公使。张澜被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关押起来,并被遣送回国。从此人们也都知道了,留学生里出了个不怕死的四川人。  
    张澜回到了家乡,在南充县顺庆府官立中学堂,他满怀教育救国的热忱,大刀阔斧改革旧习俗,推行中西合璧的新课程。这所默默无闻的乡学很快成长为生机勃勃的近代新学堂。朱德就是张澜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于教务长张澜,朱德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严厉与刚直。  
    张澜研究者梁晓声说,他在当学堂教务长的时候,为了整肃教育纪律,颁布了许多条令,包括任何来视察和走访的官员,只能入一道门,不能进第二道门,而且只能到一间会客室里,清茶待客。有的官员对此非常恼火。但他身为教育者,绝不会在大官面前低眉顺眼。  
    不仅如此,张澜还在教育领域做出了更多的尝试。  
    他自建小学堂,领着学生大搞体育运动;他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即使讲述经史子集,也往往结合时事,让学生自由体悟。他还倡办女学,呼吁解放缠足,带领女学生们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多参加户外活动,释放自己的头脑与活力。  
    正当教育革新家张表方的名字逐渐为川人所熟知的时候,急转直下的国事把他推向了另外一个陌生的舞台。


    辛亥革命后就任国会议员  


    1911年5月,清政府悍然把原本已归商办的川汉铁路宣布为国有,并且拒绝归还股金,继而又以路权为抵押,向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大举借债。这一无耻行径,激起了全川人民的愤怒。作为南充县股东代表的张澜,会同保路同志会的其他领导人一起冲进了总督府。  
    中国民盟元老罗涵先说:“当时的总督叫赵尔丰,把这些四川保路同志会的领导人全部关押起来,‘候旨听斩’,要杀头。两个刀架在脖子上,枪顶着胸口。在这个情况下别人都不敢说什么,他还据理力争。问他投不投降?他说不投降。”  
    张澜的孙子张志华说,从这时开始大家就很钦佩他,是真正的威武不能屈。  
    1911年的仲夏格外闷热。在有屠夫之称的赵尔丰

1页    共3

发表日期: 2012-08-07    来源: 《民主与法制时报》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