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与马克思主义
季和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资本主义 , 墨子 , 马克思主义 ,


    张澜生于1872年清同治年间,殁于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享年83岁。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大变革的年代,但他始终是与日俱进,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不息,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试述他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变化和对历史的价值。
    1898年~1920年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澜与四川进步党人蒲伯英、罗纶等人为友,接受了维新思想,主张废八股,办新学。
    辛亥革命前夕,1911年6月9日四川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群众保路运动,反对清廷将四川人民筹款拟建的川汉铁路路权出卖给英、美、法、德四国。张澜领导了这一运动。他以大无畏的精神无视朝廷的苛政苛法,深得人心。他发动罢课、罢工、罢市、抗捐、抗粮、抗税的实际行动,得到各州县各人民团体纷纷响应,激起全川空前的大波,迫使清王朝派端方带领武昌新军人川镇压,造成武汉空虚,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孙中山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郭沫若说:“辛亥革命只是四川保路同志会的延长。”
    辛亥革命后不久,袁世凯称帝,张澜与蔡锷紧密联系。当蔡锷云南起义,率护国军人川时,他首先发动顺庆附近各县起义,并与罗纶商议策动川北驻军钟体道于1916年3月28在顺庆宣布独立,成立川北护国军总司令部,组织川北24县讨伐袁世凯,有力地配合了蔡锷人川的军队,减轻了蔡锷在川南作战的压力。并于5月初以个人名义专函袁世凯的心腹代理陈宦将军,劝其弃暗投明,迫使陈宦于5月22日宣布四川独立。袁世凯得知后突然晕倒,于6月6日死去。护国战争结束,避免了历史上一次大倒退。民国恢复,南北分裂,军阀混战,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应走向何方,这使他日夜思索不安。
    1917年张澜担任四川省省长期间,因四川的“护法”战争演变为军阀割据性质的川、滇、黔战争,1918年5月他被迫赴北京设立“四川省长行署”。这时候,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了。消息传到中国,张澜的思想迅速转向这一世界上的新生事物。他不顾北京政府封锁消息、禁止宣传,毅然决然如饥似渴到处寻找先知先觉者,沿着“日日新,又日新”的哲言,研究实现2500年前中国先圣们提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
    北京进步党研究系人梁启超、汤化龙等办了一个《晨钟报》,聘李大钊为主编,创办仅81天因李大钊与汤化龙意见不合而停办了。1918年底,张澜以四川省省长身份接管了《晨钟报》,改组为《晨报》,任常务董事。蒲伯英辞去北京政府教育部长职务,任社长。聘回李大钊任第七版总编辑,专门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李大钊在上面写过三十多篇文章,有效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此外张澜又为《晨报》设置印刷厂,印刷出版过《新青年》杂志和《新青年丛书》。当时的《晨报》不但是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阵地,而且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阵地。
    1919年元月20日,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布尔什维克党的胜利》,宣传无产阶级革命,宣传布尔什维克主义一定能胜利,一切腐朽势力必将灭亡。陈独秀随即在4月20日的《每周评论》上写了《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进一步论述俄国革命是人类社会变动和进步的关键。张澜于4月28日(五四前六天)在《晨报》自由论坛上以某君的名义写了《答梁乔山先生书》,以书信往来方式发表对中国革命的意见。他认为中国需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且为时不远。他列举了种种原因,并且说明了方法和步骤,以及应注意事项。所以这封信不是一封普普通通讨论时事的信,而是一份中国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计划书。
    信中说:(1)频年变乱,地方不宁,百业凋弊,民众生计之窘苦10倍于欧美工人;(2)近来奢糜之风日盛,渐由都邑商埠施于乡僻,消耗既大,物价益昂,个人经济恒不足以供其费用;(3)吾国新起之资本家,无一非政治当局,资本与政治合二为一,民众既对于政治之恶劣而积怨毒,更对于财产阶级而生其不平;(4)国中游民繁滋……搅乱治安,非亟发展实业,不足以安置游民,而今之兴办实业者盖可名之为贵族实业,强权实业,其实无与于民众,不惟不求所以利民,而巨夺民之利。然后又说,惟今之计:(1)政府所执之政策,应急倾注于社会方面,力为民众谋裕其生计;(2)并须速求教育之普及;(3)先知先觉诸人,应将公平正确之国家社会主义著为书报,发为演说,介绍于我国民,使民众之智识足以赴其途,则公平正确之社会主义自可徐见于事实。此信最后还着重提醒大家,恶社会主义之名而欲加以遏绝,堙洪水者徒增滔天之祸;羡社会主义之善,而欲骤见实行,揠苗长者,必有立槁之忧。这封信是他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信,是他最早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表现。
    5月5日,《晨报》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并翻译出版了《雇佣劳动和资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唯物史观》三本书。
    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成立后,在莫斯科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张澜指派俄专毕业学生瞿秋白,以《晨报》特派记者的身份前往莫斯科采访,成为中国最早参加共产国际会议的人。因远东战争尚未结束,火车不通,旅途艰难,历经半年多才抵达。瞿秋白和张太雷一起参加了共产国际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并会见了列宁。
    瞿秋白旅俄两年多,写了《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两本通讯集,还有许多专题报道,随写随寄《晨报》发表。由于《晨报》大力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共产党员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1页    共4

发表日期:     来源: 张澜纪念文集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