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实业教育实践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启示
杜旭林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教育 , 实业教育 , 职业教育 , 启示 ,

摘要:张澜先生的实业教育实践探索给当今职业教育留下了可贵的启示:要革除纯为升学准备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就业能力为导向,“使多数青年得有谋生的智识与技能”的人才培养观;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劳动特点,建立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别是要结合区域内产业结构特色设置和开发专业;要学做一体,注重工学结合,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建立学教以致用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张澜 实业教育 职业教育 启示



   张澜先生具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并进行了广泛的教育实践探索,在他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实践探索中,其实业教育的理念与教育改革尝试对当今适应现代产业体系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十分可贵的启示意义。



一、用就业导向取代升学导向,培养职业实用人才



   张澜先生心目中的人才是具有“实际的知识,专门的技能,前进的毅力”和“革命的理论”的人,即具备理想的人格“品学兼优”、“威德智能”兼备者。 (1) 先生在其《南充之实业自治》一文中指出:“中小学教授之普通科学,专为升学而准备,苟使小学毕业后不能再入中学,中学毕业后不能再入专门学校,则其所学就全归于无用,所谓学生者,亦遂成为废材,为商不能学,工不少除,勉强充当小学教师外,大多数流为无业游手之人,甚而不是案入匪徒,即去缘附军队以求生活”(2)先生主张把教育的基础建筑在实业领域,这样不仅能为发展实业培养人才,而且使多数青年得有谋生的知识与技能,避免了他们将来变为游民使社会不安定的严重后果,同时,只有实业发展了,使一般人的财力增加,才可以求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富强。由此可以看出,先生对学生成材持有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既考虑社会的人才之需,更关注了学生终生的安身立命之本。 为此, 先生强调:“南充教育的根本计划,不专是注重教育,实在是倾向实业,是要把教育的基础建筑在实业上面。”认为只有注重实业教育,“使多数青年得有谋生的智识与技能”,才能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并得出了结论 “南充的教育可以说是实业的教育”(3) 。 为了贯彻这种“实业教育”理念,1924年张澜先生毅然对学校体制进行改革。将县立中学校、乙种实业学校和县立高等小学合并为一校,并在学校内设立师范部、中学部、农蚕部,后又创立中医班、工业班。合并后的南充县中是一所较为典型的实业学校,也是当时四川省内第一所职业教育学校(4)。与此同时,先生还在他兼任校长的端明女子中学进行了改革,下设幼稚园、小学部、中学部、师范部和职业部。职业部开设缝纫、蚕丝、织布、织袜、刺绣等科,这样,就使大部分毕业生能直接为南充的实业服务,同时又较好地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1942年,先生又积极倡导,筹办南充和立育才高级职业学校,并出任名誉董事长。该校开设工业科、商业科,后又增设中等水利科。其办学目的是以培养中等技术人才,服务桑梓,振兴地方实业为最高目标。是一所非常典型的职业教育学校。 张澜先生进行的这些教育改革,被当时四川地方政府所不容,省教育厅以不发给厅制毕业证书相要挟。但这种实事求是的办学方法,既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家庭情况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深得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拥护、支持,而且由于学生学有所长,毕业后均能为社会服务,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受到社会公认。



二、结合区域社会产业特点举办职业教育专业



   实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这是张澜先生创办实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南充历来是四川重要的蚕桑出产地,也是四川丝绸生产的重要地区。先生关心家乡实业发展,而特别是对南充蚕丝业发展更寄予厚望。他认为南充地区气候土地“最宜于种桑”,而南充的出产也“只有蚕丝可望发达”。因此,他指出南充实业发展首先是重视蚕丝业的发展<<5> 张澜.张澜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第52页.><5>。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创办南充实业教育的重点就放在了发展南充地方经济上。1914年,他创办了实业学校和果山蚕业社,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地方蚕桑事业人才。1924年,先生改革南充县中学制后,专门设立了农蚕部,培养具有较高学识和技术的农蚕业人才,“将来在社会上去作农蚕业的指导者”。后来,新设立工业班,“注重染织,准备将来改良机织业”,生产更为上乘的蚕丝。同时,为了满足南充地方需要,南充县中学农蚕部,开设了一两年毕业的蚕业速成班,“为社会上广造有栽桑养蚕缫丝的普通智识和技能的人”。并且从1924年开始,农蚕部开办了四年毕业蚕丝班,教学以“注重制丝,造成精良技术,为地方丝业界储备专门技师,以求制丝的改良进步”为宗旨<6>。 张澜先生这种将实业教育根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教育主张,赋予了实业教育发展的生命力。先生曾满怀信心地指出,南充实业教育(特别是注重培养地方蚕丝业人才)的发展,将极大地推进南充地方实业的发展。他在《南充之实业自治》一文中就指出,如果他的实业教育计划进行十年,那么,“南充全境将无地不见有桑,无户不事养蚕,制丝的精良在本国中最低限也当与杭产比并,南充俨然成为蚕丝业的著名产区”(7)。 农蚕班的创设为当时南充培养了一大批蚕丝业人才,对南充蚕桑和丝织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充的蚕桑丝织业尽管历史悠久,但在1910年以前其发展是相当缓慢的,只是到了民国建立以后,才逐渐走上了较快的发展道路。20世纪20年代后,南充日益成为四川蚕桑业和丝织业的中心地区之一。南充蚕桑、丝织业的发展,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是与张澜先生的倡导、创办实业有密切的联系,也与张澜先生创办的实业教育、广植人才的影响有关。比如,1925年张澜先生与南充地方染织业合资创办嘉陵织绸厂,该


1页    共2

发表日期: 2012年3月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