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教育与就业沟通的桥梁
林维平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教育 , 教育思想 , 公平 ,



   常听人说:就全国而言,即使是现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大学,上了大学也不能人人都找到工作。这句话的前一分句说的是教育问题,后一分句说的是就业问题,这也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一直致力解决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问题之一。怎么样在教育与就业问题上,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辛亥革命元老之一张澜先生,早在上世纪之初,就致力于教育与就业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1903年以品学兼优被选送到日本留学的张澜先生,入东京弘文书院师范科学习,1904年后张澜回到家乡南充。时值顺庆府(南充)中学筹办,当时任顺庆府教谕的骆文廷聘张澜为正教习(校长),并为学校制订规章制度。他深感旧教育脱离实际,不能培养出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于是,在开设课程方面,规定了学习一些实用的近代科学,从日本购回一批理化仪器,聘请一些思想比较开明懂得科学的人任教。



   张澜先后担任南充小学、中学,及端明女校校长,继续对教育进行改革。他把这些学校合并为一校,分为中学部和师范部,设立附属小学。中学设文科、理科,文科重文史,理科注重数理化和外语。又在学校设工业班、中医班、农蚕部。张澜认为学习知识贵在应用,很重视学习实践。师范科的学生常要去附小实习;中医班聘请了当时南充的著名中医任教,并带领学生临床诊病;工业班附设机械厂,聘请了专门的技师指导学生实习;学校有桑园、蚕室、缫丝厂供农蚕部学生学习、实验。学校实行这样的“学用结合”的教学制度,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张澜先生反对教育脱离实际,提倡学用结合的教育理念,让我想到了我在学校工作期间经历过的许多大大小小“教育、教学改革”。在“文革”期间毛泽东主席倡导“开门办学”。 “开门办学”是文革年代教育的口头禅,也是办学的指导思想。毛主席说:“学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遵照毛主席这一“最高指示”,我们学校立即行动起来。




1页    共2

发表日期: 2012-05    来源: 张澜网站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