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张澜先生在四川的教育革命实践活动
民盟广安市委 向金志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教育 , 教育思想 ,

张澜先生是中国民主同盟卓越的创始人之一,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从事革命斗争六十余年,直接、间接地从事教育五十余年,其教育思想丰富,体系完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革命性和先进性。张澜先生在四川的教育革命实践,是四川的宝贵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民主革命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事业和民盟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张澜先生“与日俱进”,教育思想光芒万丈
 张澜先生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中和乡张观沟(今西充县莲池乡)的一个耕读之家,在家中排行老三,幼年随父耕读,25岁中秀才,补廪生。受父亲饱读经史子集和母亲能干勤勉的熏淘,张澜从小就勤奋好学,饱读诗书,为他后来从事革命斗争和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安是张澜先生任教和工作的重要地方。清光绪25年(1899年),广安人蒲殿俊、顾鳌在广安州城北玉皇观建紫金精舍(又名紫荇书院,系广安州立中学堂前身)。推胡骏为舍长,礼聘名士张澜、吕翼文、彭光弼等富有革新思想、有真才实学者为教员。 张澜先生在广安紫荇书院任教期间,悉心经世致用之学,积极鼓吹西方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育才维新。他同蒲殿俊及其他具有革新思想的教师罗纶、胡骏等一起论学、议政,“力矫旧时书院群惰之风”,主张废除科举,创办新学。在紫荇书院的任教与活动,不仅是张澜一生服务教育的重要起点,而且也是他开始成为主张革新变法的有力人物的重要标志。后来,张澜在任川北宣慰使驻节南充时,曾两次专门拨库银扶持过广安中学(邓小平母校)的办学。
 1900年闰八月,张澜父亲逝世,他离广返家继承父业,教授冬学(农村在冬闲时学文化的组织),以气节自励,邻近各乡蒙童多去就学,声誉日著。1902年,张澜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专攻经史,因成绩优异被选送日本东京宏文书院学习教育。他在留日求学期间,即抱定“弘扬教育,倡办教学,培养人才,移风易俗,改造中国”的志向,后因倡议那拉氏(慈禧)退朝,被视为大逆不道,遭清廷驻日公使押送回国。
 张澜回国后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先是任四川省顺庆府官立中学堂正教习,致力于新学新政的传播;学堂的制度章规,皆出于他之手。后是任成都游(留)学预备学堂训育长,再受聘为东文(日文)学堂学监。1907年春季他因抗议警察殴打学生愤而辞职,返回南充。
 在南充期间,他先后创办南充民办高初两所小学校,创办南充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始任顺庆府中学监督。其办学目的,在于发展新学,培养英才,变贫弱的国家为富强的国家。学校因注重培养学生济世救国的才能,享誉全川。不少有志青年,爬山涉水来南充求学,其中包括朱德、罗瑞卿、任白戈、杨森、刘湘、鲜英等国共重要的领导人。
 张澜还与林维干创办端明女塾,任名誉校长,后更名为“端明女子中学校”,开川北女学之始。其目的在提高妇女地位和文化知识,移风易俗,反对封建主义。为克服阻力,张澜首先把自己两个女儿送进学校做榜样,还保送女生谭琴舫等到北京高等师范深造。     张澜办学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除1906年春在成都联合举办的运动会外,又于1907年冬在南充城南门外土门寺大坝上辟地封栅,举办顺庆府中学堂运动会。会场悬挂“禁止风帽、烘笼入场”之牌,拒绝戴风帽、提烘笼才能出门的守旧士绅入场观看。这也同样表明张澜培养学生是为济时救国,敢与社会恶势力斗争的鲜明政治立场,以及他培养学生鲜明的政治方向,变课堂上“救国救民”的理论为现实的实际行动。
 1914年,张澜与南充地方人士创办南充县立中学、南充县立乙种实业学校及果山蚕业社,请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张秀熟、袁诗荛、何泌辉、张兴钰等来南充中学任教,实行半工半读,培养地方实业人才,为南充蚕桑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主办川北自治讲习会,邀请吴玉章任讲习会讲师,给各中、小学师生宣讲民主革命思想,举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座。张澜培养人才目标明确,主张人活在世界上要有所建树,应该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鄙视胸无大志,庸碌无为之辈。他对学生说:“你们要革命,一定要把书读好,一个没有本事的人,革命也革不好的。要革命必须要有各方面的才能和本领。”
 张澜在南充创办小学、中学和女校,实行新式教育,大力推行新学。在此期间,他培养了一大批有作为的革命人才,如罗瑞卿、任白戈、康乃尔、邓德长、张默生、王燕生等,为1925年共产党在南充建立第一个支部,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创建了条件。张澜的教育思想非常鲜明,始终把政治方向放在极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成为革命斗士。继承五四传统与工农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国家民族命运血肉相连,与人民患难与共。
 1926年,军阀刘湘坐镇四川后,新成立的成都大学校长一职出现空缺,刘湘请出了德高望重的张澜。当校长后,张澜采取蔡元培在北大实行的兼容并蓄方针,坚持用人唯才,提倡思想学术自由。他提出的第一个口号就是打开夔门,无论教师政治信仰如何,来自何党何派,学历出自何校,一律惟才是举。从1926年到1930年,他把只有一块牌子的成都大学,办成了声名远播的高等学府,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当时的成都大学被看作西南地区“民主与科学的堡垒”,人们一度把他和北大校长蔡元培相提并论。后来军阀刘文辉以三校合并之名排挤张澜,张澜不得不辞去了校长职务。
 1931年,张澜返回南充再任县立中学校长,所聘教职员大多系倾向马列主义的成都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社”的成员。他在校内增设机械科、师范科、附属小学,还附设机械厂,主张学用并重。一开学,他就废除蒋介石所规定的“纪念周”,要求语文要学习进步作品,历史讲授要学生分清革命与反革命两大阵营。他特别强调青年学生首先要端正思想方向,否则易人歧途。崇尚劳动,倡导俭朴,形成南充青年学生特有的新风气。&nbs


1页    共2

发表日期: 2012-04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