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家张澜的奋斗历程(二)
伍定明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李大钊 , 马克思主义 , 五四运动 ,

编者按: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张澜文化研究院伍定明撰写了《从张澜的人生奋斗历程—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文,因篇幅较长,本网将以连载方式转登此文,以飨读者。

(二)、五四运动前后时期的张澜(1918年-1920年)

1. 张澜初次接触马克思主义

1918年5月2日,四川省长张澜到达北京,向北京政府述职。当局以川事非短期所能了结,命他在北京设立“四川省长行署”。因此张澜在北京期间时常以“四川省长”名义进行服务桑梓的活动。

张澜到达北京的时候,正值新文化运动的第三个年头。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以后,陈独秀为主编,李大钊为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陈独秀是一名激进民主主义者,主张实现真正的民主。同封建军阀统治以及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作斗争是实现真正的民主制度的唯一道路。李大钊不仅反对尊孔,还主张思想自由,希望青年们努力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而不是寄希望于死气沉沉的旧社会。1916年9月《青年杂志》出版第二卷时,迁往北京并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进步知识分子,“民主”和“科学”这两面大旗是他们所推崇所信仰的,猛烈抨击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引发了一股“打倒孔家店”的热流。《新青年》主张男女平等,主张个性解放。1917 年起,他们又开始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新青年》实际上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中心。随即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白话文热,许多刊物都开始改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表达。以前使用文言文的报纸,在此之后也开始使用白话文进行副刊描述。而且在不久之后,短评、社论、通讯也开始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来撰写。自此,全国报纸面貌焕然一新。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的思想主张的推动下,中国思想文化界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突出的表现就是各种新思想新思潮有如春潮般地澎湃汹涌,猛烈地冲击着封建的旧思想和旧文化。中国社会正处在大变动的前夜。这时,张澜虽然已年近半百,但他仍刻苦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思想,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依然孜孜不倦。他经常阅读《新青年》,很欣赏胡适提倡白话文的文章。当时正值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各种新思潮新思想中,社会主义思潮自然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张澜一到北京即“颇闻人言社会主义”。他以极大的兴趣,本着“求新”“求真”的精神对社会主义“欲一知其底蕴”。

1917 年 11 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代,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俄国的十月革命的成功给贫穷落后的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将目光转向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人民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得到普遍宣传,中国的工人运动迅速发展,马克思主义逐渐深入人心;各种文学团体一时之间兴起,他们利用创办的报刊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一部分人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辛亥革命的失败、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被打破了,先进的中国人迫切需要寻找一条新的路子来救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张澜看到了救国的曙光。

2、主持《晨报》工作,支持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 12月,北京《晨钟报》改组为《晨报》,张澜以四川省长的身份兼任该报的常务董事,主持报社的实际工作。他聘请李大钊为报社编务,具体负责《晨报》第七版(副刊)的编辑。张澜还为《晨报》设置印刷厂,印刷出版过《新青年》杂志和《新青年丛书》。《晨报》不但是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阵地,而且是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阵地之一。李大钊利用副刊作为传播新文化的阵地,为此进行了改革,设立了“自由论坛”新栏目,经常发表论述新思潮及社会问题的论文。李大钊先后撰写了《战后之世界潮流》、《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劳动教育间题》等文章在副刊上发表。1919年5月1日.《晨报》副刊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是中国报纸第一次纪念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5月5日,李大钊又协助《晨报》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翻译出版了《雇佣劳动和资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唯物史观》等三本书。截止到11月11日,该专栏共办了整整6个月,曾陆续刊载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即《雇佣劳动与资本》),并介绍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译文。李大钊在《晨报》上先后发表了30余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一切都得到张澜的支持。

五四运动爆发后,张澜积极支持,并置身于运动前列。《晨报》在显著版面详细报道了北京和各地的学潮、工潮,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对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张澜用半生寻求中国救国方

  • 刘雅清:80岁再论张澜与马克思主义
  • 张澜与马克思主义
  • 张澜前期思想和历史功绩的评价
  • 五四时期张澜的政治思想述论
  • 小知识: 晨报
  • 五四运动时期张澜先生二三事
  • 民主革命家张澜的奋斗历程(三)
  • 北京《晨报》副刊开辟国内第一个“马...

  • 1页    共3

    发表日期: 2021/6/25    来源: 张澜文化研究院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