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张澜的教育思想
四川泸州高中 张宗金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教育思想 , 爱国主义思想 , 为民众服务 ,

张澜,何许人也?年轻人未必了解。提到开国大典,站在毛泽东身后那位身穿长衫银髯飘拂的老者,你就清楚了。他就是张澜。

张澜,字表方,四川南充县中和乡人(今西充县莲池乡)。“张澜先生是我国的民主革命家,人民教育家,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统战部长乌兰夫语)。张澜毕生重视教育,力求通过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来改造社会,振兴中华民族。他几十年教育生涯,形成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后人继承。

一、张澜的教育思想

1、教学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思想 1894年,张澜中秀才,不久补廪生。1903年,被选送留学日本。回国后,1906年,创办南充小学、女学 、中学等。在中学,除设普通班外,还设农、工、医及师范职业班,并附设农产、工产、医院供学生实习,吸引了大批进步青年前往就学,如朱德、罗瑞卿等。 抗战前夕还在南充设立了“蚕桑改良场”,他一方面改良蚕桑试验,一方面培养人才,办蚕桑技术人员讲习班,将学习和生产劳动结合。张澜认为学习知识贵在应用实践。要求师范生去附小实习;学医学生要临床诊病;工业班附设机械厂,专聘技师指导实习;学校有桑园、蚕室、缫丝厂供农蚕部学生学习实验。“学用结合”,摆脱了传统教育弊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兼容并蓄”的办学思想 “兼容并蓄”,“思想自由”是张澜又一办学思想。1920年冬,张澜在重庆扶持陈惠生、沈与白办《新蜀报》,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在南充中学聘思想进步的张秀熟、袁诗尧、李鸣柯等主持教务,传播马克思主义(许多同志成为共产党在四川的骨干)。 1925年12月,张澜在成都大学学蔡元培办学方式,提倡“思想学术自由”,各党各派应“兼容并蓄”。 1927年7月,国民党要求各学校进行党化教育,张澜在布告中说:“……大学为最高学府,包罗众有,学生对各种主义之学说,均可尽量研究,以求真理之所在。言论思想,固不禁人之自由,不得因某某研究某种之义之学说,而辙牵入政治问题,攻讦其不党,违反学府性质,有失学者态度……”“兼容并蓄”“思想自由”的办学思想,起到解放人民思想,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3、爱国主义思想 张澜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要求自己,教育学生。留日期间,他看到日本的振兴,就多次发出中国何以落后的感叹?爱国主义思想由此产生。五四时期,张澜在北京办《晨报》,与薄殿俊、李大钊等人一起宣传科学与民主,传播马列主义,并结识陈独秀,翟秋白等,他的爱国思想有了发展。他拨川汉铁路股款利息支持《晨报》,资助200余名西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真理(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如陈毅等)。

张澜常说:学生是未来的“社会骨干”“国家栋梁”,学生在校不要读死书,要学习古代太学生干预朝政的精神和风气,关心国家大事,爱国爱家。他在《中国学生底出路》中说:“中国底出路是破坏旧社会,建设新社会。因而学生底前途,不在旧社会中,而在新社会中。于是他出路底方向,也就不在适应旧社会,而在改变旧社会,不在阻止新社会,而在创造新社会。”“九一八”事变之后,张澜拥护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听到说“蒋委员长”学生就立正,张澜十分厌恶,教育学生应吸收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不做那种无意义的举动,教育学生要爱国爱家爱人民,而非只爱某人。他说:“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抗战期间张澜对于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主张坚决拥护,反对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1940年,南充教育界的一些人发起创办建华中学,张澜担任校长,在校期间他经常对教师学生讲话,分析抗战形势,揭露国民党反动政策。……

4、教育为民众服务思想 张澜认为单纯的学校教育,作用有限。教育应面向民众,让民众识字、懂技术、了解时政,民众才能成为国家主人。在南充中学,他创办平民夜校,招收城市平民及工人。 为对工人技术教育,创办“平民织布厂”“嘉陵织绸厂”。 张澜1924年总结办学体会时写道:“南充的教育可以说是实业的教育。”“故非注重实业,使地方富力增加,则款项无法筹集。”“地方富力增加……穷苦小户无有不充裕的,家里的儿童都有力量去进学校,教育可以普及了。”“学校由中学进而设专门学校,旁及盲哑学校,宏大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均渐次成立。”经过他的倡导,南充的贫民消费协社,贫民工厂,通俗图书馆,讲演社,儿童图书馆,公园,模范市场,平民学校等风起云涌。

二、 张澜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结果

1、对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的思考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不仅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更由一个落后的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通过考察,张澜认为: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在日本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中,功不可没。回国后,他本着教育救国、学用结合的思想,在家乡南充和成都主持学政,创办新学,重视职业教育。抗战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工作,在参政议政,争取民主斗争的同时,仍致力于教育事业之发展。1938年,他根据周恩来的建议,在家乡南充创办了建华中学。

2、受新文化运动等影响 张澜任四川省长时,军阀内战,民不聊生。他在北京寻求救国强川之路时,先后了解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蔡元培认为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府,应该让各种学术和思想流派互相争鸣,自由发展,从而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张澜受蔡元培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在成都大学提出了“打开夔门,欢迎中外学者来川讲学”的口号和“民主办校”、“兼容并包”、“思想信仰自由”、“学术研究自由”的办学方针。成都大学在张澜主持下成为一所极具包容性的学校,盛行思想自由传播、学术自由争鸣之学风。由于张澜采取“兼容并包”的民主办学方针和倾向革命进步,在客观上推进了青年学生思想的进步。

3、时代发展的需要 张澜生在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刀阔斧改革,发展科技教育,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张澜

1页    共2

发表日期: 2012-3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